上升期的创业型公司 vs 大厂,两个 offer 要如何取舍?

本贴最后更新于 1227 天前,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水流花落

最近总有一些学生特别“凡尔赛”的发几个offer问我选择哪个?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:

“一个是处于上升期的创业型公司 ,一个行业大厂,薪资待遇差不多,到底该如何进行选择和取舍呢?“

这个问题不是个别问题,而且很多同学都存在的共性问题。所以,让我们先看看在这两种公司做测试岗位的区别。

Round1::大厂 vs 创业公司之 测试流程

大厂的测试流程

大厂都有严格的流程规范,从需求文档的评审流程、到开发提交测试的流程,再到测试执行的流程,以及发布上线的流程,都有很严格的规范,而且会有对应的文档记录;除此之外,如果测试过程中,有需求变更也要严格的走需求变更流程,会重新输出规格书、PRD和原型图以及设计图等。

如下图及时某厂的测试流程规范:

img

创业公司的测试流程

此处无图,因为创业公司基本没有规范和流程!

在创业公司,不会有各种规范的文档记录,需求有时候知识一个原型图,或者设计图,或者只有一封邮件的简单几行描述,因为效率比较高,符合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模型;

在创业公司,需求可能随时会变更,如果是大需求,可能会走一个评审流程,小需求就直接改了,测试这边需求随时调整测试策略和计划,配合度需要很高,沟通需要很及时;

在创业公司,各种会议会同时确认好几个事情,并且可能没有规范的会议记录,节凑很快,变数比较多;

在创业公司,开发提交代码也没有严格的代码review;

虽然总体的流程和规范看起来不像大公司那么井井有条,但是好处是灵活度比较高,节奏比较快,这也正好适合创业公司目前的规模和现状。

梳理完两类公司的测试流程之后,我们再来纵向看下在流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区别:

Round2:大厂 vs 创业公司之 工作环节

项目参与的相关职能人员

大厂,各个职位的人员职责划分是很明确的,而且分工也比较细。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员一般会包括:项目经理,测试工程师(QA),开发,产品,UI设计师,UE,运维工程师等;

创业公司,人员少一些,所以项目参与的人员会少一些,职责划分没有那么清晰,可能一人会负责多个事项。参与的人员一般会包括:测试

项目的需求

大厂:需求来源也更丰富,更贴近用户,一般是经过一些专业的分析数据而来的。比如竞品分析,售后反馈,投诉单,论坛分开,市场行情分析,定制用户需求等;

创业公司:项目的需求基本都是来自于老板自己的灵感,或者投资投资人的建议和需求,也有些是来自于做的简单的竞品分析形成的需求;

测试参与度

大厂:测试人员除了进行系统测试之外,还会参与测试左移,了解基本的代码结构和数据库结构,甚至有些会参与到单元测试中来;而且同时也会测试右移,除了关注测试环境,还会关注线上用户环境,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问题来丰富测试的场景和用例;所以这对测试人员的要求会更高,人员数量要求也会更多;

创业公司:大部分测试人员都是参与系统测试(偏功能测试比较多),因为公司产品处于初期阶段,功能稳定是目前的首要任务;非功能的测试会关注少一些,但是如果有一些性能、安全需求,也会由少量的测试兼任完成,所以在创业公司,测试的成长会快很多。

bug的记录和回归

在大厂,测试员提交的bug会有人进行审核,并且如果第二轮测试发现了第一轮遗漏的bug会专门对其进行分析,会对回归bug,重新激活的bug,遗漏bug等不同bug 状态标记以及重点分析,期望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流程上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;

创业公司:因为人数不多,所以基本会由1-2个测试员完成bug的提交和验证到关闭的整个过程,比较少会进行交叉测试,所以也比较容易导致一些漏测、错测的线上bug发生。

线上问题的跟进

大厂:会有专门的QA部门来监测线上环境,定期发送项目报告并组织复盘;通过分析线上问题发现测试团队的问题,从而优化测试!

创业公司:基本测试不会一线检测线上环境,有用户bug会反馈到技术支持部门,大问题会紧急修复,发布新的版本;小问题则会安排到下个版本进行修复。

所以,通过以上的分析,在两者的工作环节上我们可以总结如下:

大厂重视用户体验,项目的每次迭代周期会长一些,希望实现大步前进;因为人员较多,所以重视文档和流程,以及代码规范,所以流程会犯,分工明确;

创业公司重视效率、敏捷开发,基本是小步快跑的节奏;因为人员少,核心人员也很少变动,可能文档沉淀这块会比较少,业务也会经常变更,流程就没那么规范,一个人要兼数职。

Round3:大厂vs 创业公司之 个人得失

平台光环效应

选择大厂,就会得到这个平台给你赋予的光环效应,面试的时候自我介绍说你自己是BAT的,对比一下一家没听过的公司,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大厂的title,可以极大程度的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。但是,话说回来,平台光环是属于平台的,你不可能在一个厂待一辈子,所以你需要做的是确保自己是自带光环的,这点就需要自己的技术支撑!

福利待遇和人文关怀

福利这点上大厂绝对是有优势的,什么端午节送粽子,部门团建基金、每年免费体检、额外补充的商业保险啊。互联网个别大厂,如快手和字节还会有房补;很多互联网大厂会有自己的食堂,没有食堂也会给餐补。

对比之下,很多小公司五险一金会按照最低标准缴纳,福利待遇肯定不如大厂阔绰,这点是肯定的;但是,选择创业公司的人,不是为了这些;所以,这点的差异来说,也见仁见智。

加班和假期

在大厂,加班是比较日常的,不过一般周末按照规定有加班费或者可以调休,平时工作日加班像互联网公司是没有补贴的,顶多打车报销;

在创业公司,你都跟老板一起创业了,还想要什么额外假期?创业就是一条你死我活的路,行业上那么多竞争对手虎视眈眈,只有勇于拼的才能取胜!所以,自然加班费也是没有的。当然,选择创业公司的人,一般也不是为了福利、钱或者多假期休息,而是为了其他的个人价值。

工作和沟通的氛围

大厂流程繁琐,一个事情需要逐层沟通汇报,沟通的人数会变多,流程会变得更复杂,事情推进困难就会更大了;当然,一件事情涉及的人多了,甩锅的概率就大了;

在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是非常扁平的,有点像合作伙伴的关系,或者说有点像战友。沟通流程真的远远比大厂简单,你想做个项目,马上拉群,约时间开会,大家觉得可行,就可以落实。甚至你自己在旁边搞搞探索业务,都可以的。人少,效率就会相对高;每个事情更容易落实到人,这样甩锅的概率也低了。就沟通合作氛围来说,创业公司显得特别顺畅。

个人成长和晋升

大厂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你再优秀也只能在这个坑里发光发热。除了极个别确实牛逼的同学,个人是比较难去跨越职责范围,做太多事。所以比较难看到整个业务的全貌;所以,大厂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专业型人才。

相比之下,创业公司培养的是全能型人才。在创业公司,接触更多业务的机会非常多!你甚至可以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模型。只要你有能力,公司哪个部门缺人,你都可以申请过去;因为创业公司的业务很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,没有像大厂那样成熟的业务模式,所以有可能你会的领域和范围比较广,但专业技能是不够深厚。

关于晋升的话,大厂人多,等级更加明确,晋升机会就少,越高层,越僧多粥少。在大厂你还需要非常平常心的一点是,很多事情由不得你,尤其是大厂的边缘业务,业务没了,整组直接走或者直接被调岗,是没的商量的。不差赔你的那点钱。所以尽可能去核心业务;而根据我们前面讲的,创业公司自己可以接触的业务比较多,如果比较出色,是不需要等待年限和资质而直接晋升的;说不定还能见证一个小公司变成大公司,逐渐成长为企业里的核心人才,成为不可替代的公司核心。

总结

总而言之,大公司具备更加完善的组织架构、培训体系、流程规范和企业文化;而且,在大公司可能自己的职责范围有限,但是可以利用各种工作机会认识各路大牛,这些人都可以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榜样甚至人脉;从更长远来看,当你面对下一份职业选择的时候,大公司可能是更好的跳板,可以让你更有底气,拥有更多选择权

但是,大公司也不全然都是优点,也有一些弊端,比如复杂的机制、漫长的流程、某些呆在舒适圈止步不前的队友、有限的职责范围,都可能是“想努力做事情的人”的绊脚石。

而这些在小公司则灵活的多,沟通效率也高得多,自身能得到的能力锻炼也更多。如果万幸遇到优质的小公司,具备完善的架构机制以及优秀的领导人才,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。

综上所述,如果你是应届生,或者你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和履历,需要以上提到的大公司的增色和加持,那么可以选择大公司,为你的事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启蒙;如果,你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,更看重的是快速的成长和晋升,那么创业公司是个不错的选择。所以,没有绝对的选择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目前的诉求,做出做适合自己的选择。

回帖
请输入回帖内容 ...